真实案例,请勿转载!
此Case已经过去几个月,今日分享给大家。
产品由SMT代工厂生产加工组装出货至客户端后(产品在组装厂只能进行ICT测试),客户端在进行通电功能测
试时出现电容“打火”现象,因对失效存在争议。原材料厂商认为是SMT加工厂在测试时机台漏电导致电容烧毁,送至TSMTLab进行切片分析,关于生产可能导致试下的因子此处就不体现了,不良品切片图片如下:
不良品切片后图片
经以上切片所观察到现象我们怀疑电容原材绝缘层“超规格空洞”导致绝缘性降低,通电时空洞处持续“打火”、“放电”,“漏电”而使电容空洞局部发热,进一步降低陶瓷介质的绝缘性能从而导致漏电增加,形成近似短路。该过程循环发生、不断恶化,直至击穿,从而导致电容烧伤造成不良,从此点出发开始展开分析。
经过对不良原材料大批量的研磨切片,发现1pcs原材料存在绝缘层孔洞现象,图片如下:
原材料切片后发现电极片间孔洞
原以为此Case就此结束,恰在此时供应商坚决认为此证据不足,认为是实验室切片研磨所致,百般无奈,我们又对不良原材进行大批量的LCR/万用表量测,发现有7pcs阻值不良,于是我们对不良的原材料采用了非破坏测试--3D -Ray CT扫描,经过一番分析,结果真像大白:
X-ray CT扫描发现不良原材内部孔洞
经过CT扫描后,不良原材料内部确实存在孔洞,于是对此样品进行切片后发现正如CT扫描定位结果一致。
不良原材料CT定位后切片图片
以上TSMTLab分析方向明确,帮助客户找到了失效真实原因,从而更准确的做出预防和纠正措施。
目前MLCC电容紧缺,元器件厂商在急于赶货的同时还是要关注质量啊!